敦煌(油画)陈卫国
敦煌·常书鸿(油画)陈卫国
【资料图】
敦煌密码(综合材料)陈卫国
陈卫国
20世纪以来,中国美术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转换的关键时期,在中外文化艺术碰撞、交汇、融合的情境下,几代画家选择走向西部,围绕丝路文化、敦煌艺术主题为中心滋养创作、固本图新、守正创新,开拓和探索中国近现代美术之路的发展进程。
我的创作思路主要围绕西北特有的人文地貌及故土情结展开,近年来特别关注古代丝路文明并试图汲取古代壁画艺术中的养分,尤其是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成为自己绘画图像符号的灵感之源。其中,经过多次丝路之旅对莫高窟的考察后,完成了《敦煌》这幅作品,画中的主要形象来自敦煌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——九层楼,这座闻名于世的建筑依山而建,高耸飞檐,雄伟壮观;画面在九层楼和莫高窟具象的外形基础上,尝试以表现主义的手法传达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感和不朽感。在画面造型结构上舍“形”而传“意”,成为“意象敦煌”的特殊表现;借鉴敦煌壁画沉稳的矿物质颜色,以粗犷奔放的笔触和丰富的画面肌理,将历史沧桑叙事中的原始生命力诉诸笔端。
《敦煌》这幅作品借“九层楼”彰显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“工匠精神”,同时传达自己作为一名绘画作者对敦煌文化的接力与传承,表达对致力于保护这座人类艺术宝库的文物工作者的敬意。
新作《敦煌·常书鸿》是一次创作上的偶发,其背后积累了大量的史料检索,包括材料属性研究与实地考察经历,也可以说是一次阶段性的精神迸发。如何将常书鸿先生的外在形象与精神气质相融合;如何将人物形象与敦煌文化背景相结合;如何将材料属性与精神内涵相契合;如何处理“再现”与“表现”,“确定”与“不确定”,“主观”与“客观”的关系,这些都是我思考的问题。
这幅作品在色调和氛围上延续了敦煌的源元素,试图将常书鸿的守护精神与敦煌文化的包容、开放、厚重融为一体,在构图上采用了开放延展的形式,延伸了视角与画意。作品结合综合材料的创作方式进行基底和物象的表达,巧妙处理了画面中“隐”与“显”的关系。在创作中我试图用复线、结构、跨界、融合的理念强化凸显人物与背景的浑融以及“敦煌精神”的永恒与无限。
所谓“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”,“心象”的外化、载体化,在综合性材料绘画中是一个艰难的整合过程。在画面中我试图坚守,也试图超越:坚守敦煌文化的元素、精神,超越技法、物象、材料的限制。以小蓄大、以一生多的创作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引导与启示,“实境”诱发“虚境”,进而从“敦煌”的地理属性诱发出“人文”“哲学”“历史”的文化精神。因此,对于我来说,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精神的梳理与衍生。同时,我还以黄河、丝绸之路以及沿线石窟遗存为题材,创作了大量带有“甘肃符号”和“陇原印记”以及展现西北气息、丝绸之路和朝圣敦煌等主题的作品。
在当代文化视野下,敦煌艺术的图像面貌也呈现出多元化、多角度的发展格局,不仅仅是地理概念、历史遗迹,更是历史叙事的独特表达。在我的创作脉络中,“敦煌”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其中,从规范叙述到人文观照,从塑造敦煌丝路形象到挖掘历史内涵,将甘肃特有的自然人文、文明遗迹等种种文化基因注入到作品中,不断寻找画面语言,探索文化承载,讲好我眼中、心中的敦煌故事。
关键词:
上一篇:8月4日陕西地区硝酸铵价格暂稳
下一篇:最后一页